ISSN 1009-6248CN 61-1149/P 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学会

    •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收录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2007年  40卷  第2期

栏目
论文
摘要:
从全球视野分析研究了世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大地构造分布和成岩成矿类型,特别是通过上世纪末新发现的加拿大Voisey's Bay矿床与俄罗斯Noril'sk等世界级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突出强调了大火成岩省(LIPs)对大规模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意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审视了世界级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浆作用条件,为中国金川等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照背景。评述分析了当代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研究中,幔源岩浆中硫化物液相不混溶(熔离)的演化轨迹,对岩浆萃取地壳中的硫改变硫化物饱和度促成不混溶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讨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亲铜元素(Ni、Cu、Co、Pt和Pd等)进入硫化物液相成为金属硫化物或先期进入先结晶的橄榄石、辉石矿物成为氧化物的物理化学行为,并通过加拿大Sudbury陨石撞击构造成因矿床复合热液对硫化物矿体形成贡献的讨论,提出了热液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可能贡献。分析判断了中国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特点和金川超大型岩浆Cu-Ni-PGE矿床外围的找矿潜力。
摘要:
通过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了详细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从宝塔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条件与触发因素,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危险程度区划、气象预警区划和应急搬迁避让场址等8个方面总结了详细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做好项目的部署、组织与实施是详细调查成败的关键;紧密与各级政府结合,做好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是减灾防灾的必由之路;提高成果的实用性是详细调查的根本目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重要手段;详细调查成果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试点调查中采用的技术路线与调查方法可行,在全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开展详细调查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摘要:
随着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的展开,近年来地质工作者在西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工作,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即是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重要成果。在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新疆乌恰萨瓦亚尔顿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该矿床成矿受地层、构造等因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再造型铅锌矿床。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估算了资源量,初步认为,矿床规模为小型。在总结区内成矿规律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开展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方向,并对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该矿床的发现,对西南天山成矿带铅锌多金属地质找矿及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开拓了该成矿带地质找矿的新思路。
摘要: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C、O—S、C—P3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笔者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4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碳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摘要:
通过对凤-太多金属矿集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区内已知矿床的系统分析,把凤-太多金属矿集区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即泥盆纪碳酸岩盐容矿的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泥盆纪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成矿系列和中生代与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列。提出长沟-洞沟地区、凤州七里坪地区、苇子坪洞沟-剪子沟地区等为近期的找矿重点地区,并对长沟-洞沟地区、梯子崖—三角崖地区指出了具体的找矿方向,认为长沟-洞沟地区的已知铅锌矿带与八卦庙金矿床处于同一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其范围大致与河-2异常吻合,成矿条件良好,长沟背斜南翼(倒转翼)、倾伏端和洞沟背斜长沟—八卦庙段是下一步铅锌金的重要找矿地段。这些对该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
南秦岭东段广泛分布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村钒矿、银花钒矿、千家坪钒矿等大中型矿床产于其中。夏家店金钒矿床的发现与勘查,揭示钒矿具有鲜明的层控和岩控特征,矿体产在下寒武系水沟口组底部,沉积成矿与寒武系的缺氧事件有关,而金的成矿过程不但受其制约,重要的是受到造山后期构造的叠加形成。在勘查过程中注重综合找矿,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与黑色岩系的叠加部位,是找金的有利部位。
摘要:
陕西山阳中村钒矿带东自丹凤县竹林关石槽沟,西至山阳县洛峪乡苏峪沟,全长30km,南北宽50~100m,预计V2O5总储量约为297万t。中村钒矿位于该钒矿带中西部,为一个典型的沉积型矿床,其矿体主要产于寒武系水沟口组中,矿体呈现厚度大,延伸长,分布较为均匀的特点。钒矿床的富集规律与钒矿床的成因有较大关系,钒元素的赋存状态多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黏土类矿物中。
摘要:
王庄油田属强水敏性稠油油藏。由于储层中膨胀性黏土含量很高,注水、注汽后产生水化膨胀,伤害储层,开发效果不理想。因此,对膨胀性黏土特性进行攻关研究,是开发好这类油田的技术关键。笔者应用了X衍射、红外、DTA、CEC及膨胀率测定等分析资料,重点对膨胀性黏土特性予以探讨。
摘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三维地质建模是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基础。对于大尺度复杂区域的地质建模,选择了新一代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以现有的钻孔、物探和地质基岩图等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以ArcGIS为平台的含水层地下水信息系统,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表模型,用离散光滑插值方法建立白垩系各含水岩组地质模型和地质体模型。经过误差分析,所建立的地质模型能满足当前的精度要求,同时也验证了建模思路的可行性。
摘要:
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发现的副氯铜矿,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X-衍射分析方法对其做了进一步的确认,通过副氯铜矿的差热分析数据,分析了副氯铜矿的形成条件,由其化学成分计算出晶体化学式。副氯铜矿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氧化带矿物学的内容,而且作为特征矿物,也可做为寻找铜铅锌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金铜矿床的找矿标志。